专业
|
导师姓名
|
研究方向
|
课题组邮箱
|
妇科
|
万小平
|
妇科肿瘤学,妇科整形手术学。
|
wanxiaoping61@126.com
|
王育
|
卵巢癌的临床及基础研究,包括但不限于卵巢癌的早筛策略、肿瘤标志物探索及预测模型构建、耐药机制研究、新型靶向药的研发、肿瘤免疫微环境探究和免疫治疗等。
|
xuerenhao@tongji.edu.cn
|
王薇
|
妇科肿瘤学、分子病毒学和分子免疫学(病毒感染相关免疫),科研方向为高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相关疾病、妇科肿瘤发生发展、转移及耐药的分子机制研究。
|
2405132@tongji.edu.cn
|
孙静
|
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以及女性不孕症等;保留生育功能的妇科微创手术研究。
|
sunjing61867@126.com
|
李晓翠
|
宫腔粘连的发病机制及其临床转化研究,从表观遗传方面阐明宫腔粘连子宫内膜纤维化的病理机制,并确认靶向干预策略;复发性流产疾病发生的分子机制研究。
|
sisi1113@163.com
|
陆雯
|
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及早期诊断。
|
luwendr@126.com
|
郭晓青
|
妇科肿瘤,聚焦于卵巢癌侵袭转移及免疫逃逸机制,宫颈癌发生发展机制以及早期诊断等。
|
xiaoqing_guo@tongji.edu.cn
|
诸海燕
|
卵巢癌的药物耐药机制及药物治疗新靶点的挖掘;HPV诱导的宫颈癌发病机制的研究。
|
zhuhaiyandoc@sina.com
|
徐韶华
|
卵巢癌耐药及免疫逃逸机制;肿瘤类器官在卵巢癌患者药物筛查、个性化用药及免疫治疗的临床转化应用;干细胞治疗卵巢早衰及宫腔粘连的临床前研究及转化应用。
|
xushaohua@tongji.edu.cn
|
李碧岚
|
子宫内膜癌的机制及其临床转化研究。聚焦内膜癌免疫微环境,提出基于免疫特征的内膜癌新分型理论,发现免疫抑制亚型患者预后差,并探索全新免疫抑制机制。同时,重点关注内膜癌雌激素通路及代谢相关通路对疾病发生及进展的作用机制。
|
lorrain221@msn.com
|
产科
|
段涛
|
妊娠期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及预测、预防和诊治;出生缺陷的产前诊断、染色体异常的产前筛查、染色体异常和单基因遗传性疾病的诊断;成人疾病的胎儿起源;胎盘源性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
|
drduantao@126.com
|
应豪
|
临床重点聚焦早产防治、胎盘源性疾病(子痫前期、胎盘植入等)、产科内分泌疾病等。基础研究聚焦早产与分娩启动、滋养细胞侵袭的机制研究。临床研究聚焦围产大数据和模型构建。
|
stephenying2011@126.com
|
花晓琳
|
胎盘源性疾病及高危妊娠的管理,子痫前期及盆腔脏器损伤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
huaxiaolin_sh@163.com
|
杜巧玲
|
妊娠期甲状腺疾病对母胎结局及子代发育的影响研究;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干预与机制研究;其他妊娠期代谢相关疾病的临床干预及预防。
|
qldu2004@126.com
|
生殖医学
|
周倩
|
复发性流产基础与临床研究;生殖衰老的基础研究;子宫内膜损伤修复和生物材料的基础研究与临床转化研究。
|
shzhouqian@126.com
|
鲍时华
|
生殖内分泌学、生殖免疫学;母胎界面微环境构建和维持及妊娠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
|
baoshihua@tongji.edu.cn
|
陈淼鑫
|
多囊卵巢综合征和辅助生殖技术子代安全性。
|
chenmiaoxin@51mch.com
|
李伊然
|
生殖;生殖与遗传;妇科肿瘤相关生育力保存。
|
liyiran2007@gmail.com
|
郭毅
|
高龄及环境因素对植入前胚胎发育及子代健康的影响;配子发生及胚胎发育的表观调控机制研究;人工智能在辅助生殖技术中的应用。
|
gy_guoyi@tongji.edu.cn
|
基础医学
|
毛志勇
|
肿瘤、衰老及相关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DNA修复变化和调控机制;干细胞基因组稳定性维持和调控机制;延缓衰老及预防、治疗衰老相关疾病的新方法开发和转化研究。
|
zhiyong_mao@tongji.edu.cn
|
刘文强
|
哺乳动物及人早期胚胎发育调控;胚胎发育异常的机制及干预;不育不孕的遗传学机制及辅助生殖技术;子代代谢病的机制研究。
|
liuwenqiang@tongji.edu.cn
|
徐向红
|
妊娠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
|
xianghongxu2014@163.com
|
临床检验诊断学
|
高昆
|
妇科肿瘤精准医学的基础及临床应用研究,为肿瘤的分子诊断、分子分型和靶向治疗提供依据。
|
kungao@tongji.edu.cn
|
麻醉学
|
徐振东
|
产科麻醉与危重病管理,产后抑郁的机制,疼痛与抑郁的共病机制,麻醉药对发育脑的影响。
|
btxzd123@126.com
|
肿瘤学
|
杨倞
|
基于类器官模型的辐射敏感性个体化检测;妇科、肝胆肿瘤放射治疗及综合治疗。
|
yangl@sina.com
|
病理与生理学
|
杜彬
|
以肿瘤病理学为主要研究领域,聚焦于化疗药物诱导的多种细胞死亡形式的分子机制,关注基因调控与细胞周期进展,从表观遗传修饰的角度探讨肿瘤增殖及治疗抵抗的病理机制,并研发靶向干预策略。
|
dubin@tongji.edu.cn
|
儿科学
|
花静
|
ADHD,ASD等常见发育行为疾病共患运动障碍的诊疗模式构建,生命早期个体运动发育评估手段的应用性评价以及成年期预后研究,以及胎-婴-儿功能评估和影像筛查对发育行为疾病的联合预测研究;生命早期营养素缺乏和不良妊娠结局对子代健康的影响,在人群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细胞和动物实验、类脑等手段开展机制研究,构建生命早期母-婴一体化干预模式;生命早期涵盖大气污染物、养育环境等生态综合暴露模式的评估及对子代健康的影响,并将人群与机制研究相结合开展量-效研究。
|
Jinghua@tongji.edu.cn
|
药学
|
张海
|
临床血药浓度监测新方法与院内制剂开发等。
|
zhxdks2005@126.com
|
护理学
|
江会
|
助产;母婴护理;妇产科护理。
|
jianghuitest@163.com
|
段霞
|
肿瘤护理;急危重症护理;妇产科护理;护理管理。
|
bamboo-714@163.com
|